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健身方式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武术具有攻防技击、艺术展现和养生保健功能。武术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而不被种种的现代意识形态所淹没,除去本身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外,主要依靠了其养生健身这一古老而又最具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功能。练习武术好处多,强身健体又长寿,和知养生网一起看看吧。
一、武术的分类。
在李氏形意太极拳创编人李春苓先生的身上这种养练观显现的最为突出,他少年时身患重病,久治无效,后经人介绍以修习山西形意拳求生存。通过坚持习武强身,不但病治好了而且身体比一般人还要好很多。多年以后他继承统武术精华,根据人体构造对山西形意拳加以了突破和改进。如今他己七十四岁高龄仍肤红齿坚、发乌骨硬、耳聪目明、力大无比,几个小伙子,与他较力,几番下来,几个年青人被累得大汗淋漓,而老人家却稳如泰山一般,这与他长期练武是密不可分的。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门派繁多。为推动武术运动全面发展,将武术分为五大类:拳术类、器械类、对练类、集体项目、攻防技术。目前流传广泛适合大家练习的有太极、站桩、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五禽戏、八卦掌、推手等等。这些运动动作缓慢柔和,并且配合呼吸、意念,调理气血、放松精神。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活血化淤,改善人体血液循环,还能改善已经形成淤血的脏器的生理状态,例如心肌梗死、脑血栓、早期肝硬化等等;通过畅通经络,将体内病气排出,从而使内脏趋于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延缓各系统器官的衰老;所以适合各类人群,特别是儿童、老人以及体弱多病者练习。
二、武术的作用。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西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的,周贡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够学会攻防格斗投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次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井在文字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遇到强手克服消极逃避关,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夫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件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还会大大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